太阳成集团tyc122cc入口

/ EN CN 

科研与创作

资讯 | 2025国际周课程《器物低语:考古、艺术史与策展的交汇之旅》圆满结课

本文由  于 2025-07-15  发布在 学院新闻 栏目中  浏览次数 



太阳成集团tyc122cc入口艺术史系邀请美国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博物馆亚洲艺术部主任、中国艺术策展人柳扬博士于2025年6月30日至7月4日,为同学们带来了为期五天的《器物低语:考古、艺术史与策展的交汇之旅》课程。该课程由艺术史系赵成清教授主持。

undefined

赵成清教授担任学术主持

在课程的第一讲,柳扬老师为大家介绍了美国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博物馆收藏的商周青铜器。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博物馆是海外收藏中国古代青铜器的重镇,柳扬老师结合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博物馆丰富的青铜器收藏以及藏于世界各地的中国青铜器,讲述了青铜礼器从商代晚期到春秋战国时代的发展变化。在本讲的最后,柳扬老师设置了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三个问题,同学们分组选派代表回答问题,柳扬老师点评了同学们的回答,同学们受益良多。

undefined

柳扬老师课程现场

7月1日,柳扬老师以“秦人的黄金饰件与马具:游牧艺术与中原风格的交汇”为题,讲述了秦金饰和其它异质媒介制作的同类作品之间的互动与交融,介绍了秦人金饰的艺术风格和欧亚草原动物艺术形式之间发生的交流、融合和革新,详细论述了秦金器在器物的造型、纹饰上受到欧亚草原风格的影响,以及秦工匠是如何对待外来的影响。柳扬老师提到秦人早期艺术体现了艺术史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即艺术中的某些强势的形式和风格,会超越具体的艺术种类,成为渗透于不同艺术媒介的普遍存在。有些尤其突出的形式和风格,甚至成为一种艺术精神,蔓延于一定空间和时间范围内的各种类型的艺术之中。

7月2日,课程讲授围绕“清代山水画中的‘颠覆性’结构”展开。柳扬老师讲授了隐逸文化影响深远,在山水画中发展成诸多有关隐逸的图像模式。柳扬老师谈到同一幅画中,存在着两个相互矛盾甚至相互抵消的画面、情节或意味,深层的内容形成了表层图像的一个悖论;观者若想看清画中的另一层面,就必须放弃那个被认为是常规的或正常的视象,把画像置于我们所习惯的理解视阈之外。柳扬老师以清代山水画为例,讨论了这种“颠覆性”的结构图式,揭示了这种结构在某些画家作品中的运用,对时人信赖的符号系统提出质疑。

undefined

学生代表回答问题

7月3日,课程主题为“‘玉图画’:美国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博物馆收藏的清宫散佚玉器”。柳扬老师围绕为什么玉器制作在乾隆时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玉图画”的主张是如何体现在玉器制作上的、什么是“玉山子”以及玉山子常被用来表现什么题材这三个问题讲授课程。学生们分组讨论并踊跃发言,柳扬老师耐心倾听每位同学的观点,与大家深入交流,细致解答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并对每组的发言进行了精彩点评。

7月4日,柳扬老师最后一讲介绍了他策划过的两个前所未有的重要展览,包括与前卫剧场大师罗伯特·威尔逊(Robert Wilson),与奥斯卡最佳美术指导奖得主叶锦添合作呈献的“中国末代王朝的威势与华美”(2018)、“永恒的祭献:中国古代青铜器”(2023)。柳扬老师围绕着这两个独特展览创意的萌生、故事的编排、展厅的设计,灯光、影视、音响的调度,分享了策展经验及不为人知的幕后故事。

古老的器物,从不只是历史的证据,它们更像是来自过去的信使,跨越千年,在今天低声细语。青铜的纹饰、玉石的光泽、黄金与山水的隐喻,不只承载礼制、信仰与技艺,更映照出我们如何想象过去与自身。在本次国际课程周中,柳扬老师带领同学们追踪文物的前世今生:它们如何被考古发掘,又如何被博物馆重新赋予舞台;它们如何穿越朝代更替与族群边界,在不同文化中交会、碰撞,乃至被我们今天以崭新的策展方式重新讲述、领会。同学们在这五天的课程中提升了专业知识,拓展了学术视野,是一次独特宝贵的学习经历。

undefined

教授简介

柳扬,现任美国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博物馆亚洲部主任及中国艺术策展人,明尼苏达大学中国中心及密歇根州卡拉马祖艺术博物馆顾问委员会成员、弗利兹艺术博览会(Frieze Masters)亚洲艺术审核委员会主席,曾任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艺术博物馆中国艺术部主任、悉尼大学及新南威尔士大学客座教授,博士生导师。在过去三十余年中,策划并主持了数十个国际重要展览,发表中英文论文百余篇,著有多部专著。

上一条:资讯 | 探索未来出行新范式——2025国际周课程《The Future of Mobility》圆满结课 下一条:资讯 | 太阳成集团tyc122cc入口第四届“明远”青年论坛(抗战与中国艺术专场)国际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

关闭